常用仪器使用练习实验
实验日期:2023/9/18
地点:东3-406
实验目的
- 认识和学会选择常用无源电子器件(主要是电阻与电容)
-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(万用表、直流稳压电源、示波器、信号源、ADCL-I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)
基本实验内容
实验1:万用表使用
实验器材
- 万用表(HY63)
- ADCL-I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中的点解电容、电阻、电位器
- 直流稳压电源
- 连接线
实验方案
- 用万用表测出任意二个电阻(R)的阻值,并与其色环所指示的电阻值进行比较。
- 检查并验证电位器(M) 中心头的功能。
- 查看电解电容器(CD)上的规格和极性标记,并用万用表检查电解电容器的漏电阻(注意万用表笔的极性),测出任意二个电容器的漏电阻值。
- 调节稳压电源输出 +/-12V,用万用表测量并验证。
测试过程和结果
(一)万用表测电阻
测试过程
- 打开万用表并选择电阻测量模式,将红色连接线连结到Ω测量口,黑色链接COM输入口。
- 选择一个电阻,调节档位至相应档位。
- 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电阻对应的插孔。
- 读取液晶屏读数,并记录读数。
- 选取不同的电阻,重复2~4步。
测试结果
这些电阻为五道色环对应读数
电阻标称阻值 | 标称允许误差 | 测量值 | 实际误差 | 是否在容许误差内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KΩ(红黑黑棕200*10^1^) | ±1% | 1.992KΩ | 0.40% | 是 |
510Ω(绿棕黑黑510*10^0^) | ±1% | 505.8Ω | 0.82% | 是 |
结果分析
使用万用表欧姆档所测量的电阻阻值与标称阻值略有偏差,但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。
(二)电位器(M) 中心头的功能
测试过程与测试结果
-
打开万用表并选择电阻测量模式,将红色连接线连结到Ω测量口,黑色链接COM输入口。
-
选择合适的量程,由于我们选择的是10KΩ的电位器,所以将欧姆表调为60KΩ档位。
-
将黑色表笔插入电位器位于中心的孔,红表笔插入两旁的孔。
- 旋转电位器旋钮,发现万能表示数发生变化。
我们观察到阻值从8.71KΩ,变至10.15KΩ。
-
调换红表笔至另一端的插孔,发现读书变为0,反方向旋转电位器,示数增大。
-
将红黑表笔插入电位器两端接口,发现示数即为之前所得最大值10.15KΩ。
结果分析
旋转电位器,能够改变电位器的阻值。中心头应该起到调节短路部分电阻的作用,从而使得电位器阻值发生变化。
(三)测量电容漏电阻
理想电容在充满电的情况下,应该完全绝缘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仍有一定量的电流通过,说明此时电容存在一个电阻,这个电阻被称为漏电阻。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知道,电容的漏电阻应该非常大,所以选取的万用表欧姆最大档进行测量。在测验过程中,也选择过较小档位,但是,很快就会出现OL显示,说明电容的漏电阻非常大。
测试过程
- 打开万用表并选择最大欧姆档(60MΩ)测量模式,将红色连接线连结到Ω测量口,黑色链接COM输入口。
- 将红表笔接在电解电容正级,黑表笔接在负极,等待电表示数稳定以后,读出示数。
- 更换一个电阻,重复上述步骤2,得到多个电容的漏电电阻。
测试结果与分析
电容量/最大工作耐压 | 测试结果 | 分析 |
---|---|---|
100µF/25V | 未知,>8.3MΩ | 由于万用表中的阻值也非常大,充电时间非常长,示数一直在增大,所以未知实际漏电电阻为多少 |
1000µF/25V | >8.61MΩ | 等待电容充完电后,万用表示数,保持稳定,该大电容的示数也一直在增大,但增大速度小于100µF的电容,根据t=CR,可以猜想,所需要的充电时间更长,充电速度更慢,因此相应的欧姆表示数跳大的速率也比较小。 |
(四)调节稳压电源输出 +/-12V
测试过程与测试结果
- 打开直流稳压源,切换至channel2,旋转Voltage按钮,直至显示12V(这里要慢慢地旋转,否则会以为示数并没有变化)
- 将万用表切换至60V电压档,将红表笔与电源正极连接,黑表笔与负极连接,按输出按钮,测得读数12.09V,此时电源的电流示数自动跳为0A
- 再按一次输出按钮,停止电源输出,交换红黑表笔,再按输出按钮,此时,万用表显示-12.09V
结果分析
想要输出-12V,实际上只需要交换正常的输出方式即可
实验2:示波器和信号源的联合使用I
实验器材
- 示波器(1000 X-Series)
- 信号源( SDG2000X)
- 连接线(包含10:1 无源探头)
实验方案
- 用机内“探头补偿信号” 对示波器进行自检,并记录波形,顷率,周期,幅值,上升下降沿时间等。
- 信号源设置波形,示波器进行测量
测试过程与结果
(一)探头补偿信号自检
- 打开示波器电源,将10:1无源探头连接线连接在channel1的口和demo输出端。
- 按
AutoScale
按钮,将波形稳定地显示在屏幕上。 - 点按
Meas
按钮进行数据测量。
波形 | 频率 | 峰峰值 | 周期 | 上升沿时间 | 下降沿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方波 | 1.0002kHz | 2.61V | 999.78µs | 1.95µs | 1.95µs |
(二)信号源设置波形,示波器进行测量
操作过程
- 打开信号源和示波器电源,使用连接线将两台机器相连。我们组选择使用信号源1和输入端2进行实验。
- 在信号源处进行操作,选择所需的信号类型,例如正弦波。
- 调整信号源的频率和振幅,以产生所需的信号,并按
output
按键输出信号。 - 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源产生的信号波形,利用
AutoScale
按钮,等待示波器调节好波形,并利用Horizontal
Vertical
部分的旋钮,将波形调至合适的显示尺寸,如果波形仍然不稳定,调节Trigger
部分按键(触发模式和触发电平)得到想要的稳定的波形。 - 点按
Meas
按钮进行数据测量。 - 更换信号源信号,重新测量。
数据记录与分析
信号源输出电压及频率 | 峰峰值 | 有效值 | 周期 | 频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5kHz 正弦波 80mV,偏移量 20mV | 88mV | 28.545mV | 39.973us | 25.017kHz |
1kHz 方波5V,偏移口,占空比40% | 6.03V | 2.4837V | 1.0000ms | 1.0000kHz |
2kHz 锯齿5V,偏移1V,对称性20% | 5.03V | 1.4080V | 501.1us | 1.9955kHz |
IkHz脉冲3V,偏移1V,占空比50%,边沿t50ns | 3.62V | 1.5232V | 1.0000ms | 1.0000kHz |
可见,信号源输出有一定误差,当然示波器检测也有一定的误差,导致测量值与所设想不同。
实验3:示波器和信号源的联合使用II
实验器材
- 示波器(1000 X-Series)
- 信号源( SDG2000X)
- 连接线
- 0.01µF的电容
- 10kΩ的电阻U~R~
实验方案
实验电路图如上。调节信号源为正弦函数,并且将信号频率分别调至10, 10^2^, 10^3^, 10^4^, 10^5^, 10^6^kHz,并将示波器探测头两端并联在阻值R处,利用自带的测试工具,测量出U~R~的有效值,并绘图,得出结论。
实验过程
- 利用连接线将电路图连接完毕。
- 调节频率,并按
Output
按钮。 - 观察示波器波形,使用上一个实验中的调节方法,至波形稳定,并测量出实际的有效值大小。
- 调至不同频率,重复上述实验。
实验过程中发现,当频率为10Hz时,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噪声非常大(如上图显示),因此,使用了trigger按键中,降低噪声的按钮,从而能够较好地测量出有效值,而非显示屏数字一直上下跳动。
实验结果
频率(Hz) | 10 | 10^1.5 | 100 | 10^2.5 | 1000 | 10^3.5 | 10^4 | 10^4.5 | 10^5 | 10^5.5 | 10^6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电压有效值(mV) | 6.727 | 20.133 | 64.68 | 200.49 | 543.5 | 895.9 | 986.1 | 990.4 | 985.8 | 990.6 | 1004.1 |
根据以上数据,绘制出数据图
结论
电阻两端的有效值随着信号源频率的升高先是缓慢上升,然后在10^2^~10^4^区间快速上升,最后趋于平缓,直至近似于电压源的有效值。体现出电容“隔直流,通交流”或者“通高频,阻低频”的特性。
探究性实验:万用表电流档
实验目的
探究万用表电流档(以6mA和60mA为例)内部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实验器材
- 万用表(HY63)
- ADCL-I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中的点电阻、电位器
- 直流稳压电源
- 连接线
实验方案
- 观察不同电流档档位测电流时的示数,从而定性地探究电流档内部的阻值大小分析。
- 使用半偏法估测电流档内部的阻值。
测试过程与结果
(一)探究不同电流档对真值的影响
- 选择电阻阻值为2kΩ,按照如下电路图进行连接。
- 调节电源电压为6.00V。
- 分别使用万用表的6mA和60mA档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。
结果如下:
电流表档位 | 6mA | 60mA | 差 |
---|---|---|---|
万用表示数 | 2.862mA | 2.98mA | 0.118mA |
\(R_总=\dfrac{U}{I}\),电路内电阻和 | 2096.4Ω | 2013.4Ω | 83Ω |
估算得\(R_A=R_总-R\) | 96.4Ω | 13.4Ω | 83Ω |
可以看到,电流档两档的测量相差了0.118mA。所以,如果想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,得到的电阻值将相差83Ω,所以电流表内阻对测量有非常大的影响。
(二)利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
实验过程
- 将电路连接成下图所示。根据一定的估测,我们选择使用20V电源和最大阻值为1kΩ的电位器。
- 先将60mA档电流表串入电路,断开S~2~开关,闭合S~1~开关,调节R~H~阻值,直至电流表显示50mA(60mA是最大量程,但是由于是数字电流表,很容易显示OL,所以选择50mA)
- 再闭合S~2~开关,然后保证R~H~阻值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,调节R~B~的阻值,直到电流表显示25mA。
- 断开电路,由于R~B~不能显示电阻,所以使用了万用表欧姆档测量其电阻,得到结果即可近似为电流表内阻。
- 将电流表档位调为6mA,重复2~4步,其中第2步中电流表显示改为6mA(实验过程中,发现6mA可以调到所以没有考虑减小),第3步改为3mA。
实验结果
电流表档位 | 6mA | 60mA |
---|---|---|
阻值 | 99.8Ω | 11.2Ω |
实验误差分析
该方法存在系统误差,并不能很准确地代表电流表的阻值,但是经过一定改进的方法,使得测量值非常接近于真实阻值,原理如下:
我们在使用半偏法的时候,假定整体电流并没有发生变化,但实际上,由于新电阻的并联,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小,外部电流\(I\)变大。如果想要\(R_B\)的阻值等同于\(R_A\),那么万用表所显示的电流应该要更大(\(I_A=I_B=\dfrac{1}{2}I_2\))。然而实际上,\(I_A\)的电流仍然为 \(\dfrac{1}{2}I_1<\dfrac{1}{2}I_2\),因此,经过\(R_B\)的电流大于\(R_A\),\(R_B<R_A\),测量值小于真实值。
但是再分析,
情况1:
情况2:
可以列出方程
解得,
根据(5)中的2式,可以看出,当\(R_A<<R_H\)时,\(R_B≈R_A\)。
所以,在已经确定电流表阻值和电流的情况下,扩大\(R_H\)的阻值显得非常必要。我们可以通过扩大电压源电压的方法,来增大
\(R_H\)的阻值,所以电压源选择了20V。
以60mA为例,分析其中误差: $$ R_A=\dfrac{R_B\cdot{R_H}}{R_H-R_B}\ 相对误差: 1-\dfrac{R_B}{R_A}=\dfrac{R_B}{R_H}≈2.88\% $$ 由于约为10Ω左右,所以相差0.3Ω左右的阻值,在可接受范围内。
而6mA的误差只会更小,所以可以考虑选用半偏法进行测量。
最后我们发现,60mA档的6mA档内部的阻值相差十倍。因此在平时选用合理档位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应该妥善选择量程。
结合电流表的组装,即将一个微小电流表和分流电阻并连的结构可知,量程越大相对应的阻值越小。
示波器显示李萨如图像
实验目的
学会利用示波器上的Acquire
键,调节出两个信号源合并之后的李萨如图像。
实验器材
- 示波器
- 信号源
- 连接线
测试过程和结果
- 打开信号源和示波器,并用连接线将两台机器相连(本组采用Channel1对Channel1,Channel2对Channel2)。
- 然后调制信号源输出波形均为1kHz的正弦波,然后点按输出键。
- 按示波器中的
AutoScale
按钮,然后发现两列波稳定地显示在屏幕上。
- 点按
Acquire
按钮,然后将时间模式调为XY显示,随后,发现示波器界面并没有变成预想的直线,后意识到,输出的波形并没有同相位,因此只要在信号源中点按同相位
即可。 - 调制不同相位差及频率之比的波形,重复2~3步。